释光测年原理及优势
释光测年介绍
释光测年主要应用于晚第四纪以来的沉积物及陶片的年代测定,特别是沙漠、沙丘、黄土以及冰川、湖泊、河流、海洋沉积物[1],另外还有一些短暂曝光的冲积物、洪积物、崩积物等[2]。释光测年的目标矿物是石英、长石等晶体矿物,这些矿物广泛分布在各种类型沉积物中,所以释光方法能解决晚第四纪研究中的年代问题。
释光方法主要应用场景示意图
释光测年原理
晶体矿物在埋藏之前被日光长时间照射或被高温加热,其中的释光信号就会被晒退归零,被埋藏后将重新接受来自周围环境的电离辐射,释光信号就会重新累积,释光信号强度与所接受的环境剂量率和时间成正比[3]。环境剂量主要来自晶体矿物周围U、Th、K等放射性核素[4]和宇宙射线[5]。由于宇宙射线和放射性核素的辐射强度短期内(相对于其半衰期而言)不变,因此释光年代即为晶体矿物从上次加热/曝光事件后埋藏至今的时间。其中通过加热激发释光信号叫热释光(Thermoluminescence, TL)[6],通过光激发释光信号叫光释光(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, OSL)[7]。晶体矿物的释光年代可以简略地表示为:释光年代(A)=等效剂量(De)/环境剂量率(D)
释光测年原理示意图
释光测年条件
1.矿物在沉积埋藏时其中的释光信号归零;
2.矿物的释光信号在埋藏过程中不发生衰减;
3.矿物被埋藏后所处的地质环境稳定,没有经历二次曝光;
4.矿物所处的环境具有稳定的辐射场,环境剂量率为常量。
释光测年优势
1. 释光测年范围在十几年到几十万年之间。具体的测年上限还取决于埋藏环境的剂量率,在剂量率比较小的地区,甚至可以测到百万年以上;
2. 释光测年结果为绝对年代。释光年代为沉积物最后一次曝光后埋藏至今的年代;
3. 释光测年的目标矿物为石英、长石等晶体矿物。这些矿物在地层中含量丰富,不会出现缺乏测年矿物的情况;
4. 释光测年结果遵循统计学原理。基于足够样本量的测试结果,可以反应出沉积环境的地质意义(例如识别出同一地层中不同来源的沉积物)。
参考文献
[6] Aitken M J. Thermoluminescence Dating[M]. London: Academic Press INC., 1985.